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2017年5月23日《西安日报》5版:大爱济患的“提灯女神”记陕西首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西安交大二附院护理部主任杨慧云

时间:2017-05-30   作者:   责编:     来源:     阅读:

2017年5月23日《西安日报》5版:大爱济患的“提灯女神”记陕西首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西安交大二附院护理部主任杨慧云

2017年5月23日《西安日报》5版:大爱济患的“提灯女神”记陕西首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西安交大二附院护理部主任杨慧云.jpg


“从投身护理工作那天起,我就想好了,此生要用爱心和双手,为天下患者服务。”今年护士节,西安交大二附院护理部主任杨惠云荣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第46届南丁格尔奖章,成为我省该奖项的首位获得者。在投身护理事业35年的工作当中,杨惠云始终以“燃烧自己,照亮患者”的坚韧信念帮贫济患;用爱的丝线,缝合病人身心的创伤,为患者送去了家人般的温暖,被患者称为当下践行南丁格尔的“提灯女神”。

  春风化雨润无声

  1982年杨惠云从西安医科大学卫校毕业后,就来到二附院从事护理工作。她说:“喜欢这身圣洁的衣服,它们时时提醒我不能忘记当初的誓言,不敢懈怠,要爱患者如自己,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助患者早日康复。”

  跟所有美好的誓言一样,护理誓言践行起来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还记得刚参加工作后不久,杨惠云所在的病区收治了一位不到20岁、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小伙子。因为不愿承认患病事实,刚入院的小伙子情绪特别低落,总是控制不住地对别人发脾气,成了科里的“老大难”,护士们都不愿意去护理他。得知这一情况后,年纪轻轻的杨惠云主动请缨,要护理这位怪脾气的患者。

  当杨惠云微笑着把药递给患者时,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小伙突然狂躁起来,掀翻了她手上的药杯,并破口大骂。但杨惠云并没有因此离去,而是耐心劝说患者,让他体谅父母筹集医药费的苦心。语音未落,小伙扬手就是一拳,嚷嚷着叫杨惠云滚……可她并没有气馁,而是从患者发火原因入手,潜移默化地给小伙子进行科普宣教,耐心帮患者解开心结,使他越来越配合治疗,直至疾病治愈。出院后不久,小伙子告诉杨惠云自己已经光荣入伍了。

  这只是杨惠云护理生涯的一件平常事儿,却对她触动很大。杨惠云常说:“只有牢记自己是‘护理天使’,才能做出天使该做的事儿。”担任护理部主任后,为了培养全院护士树立“尊重患者、敬畏生命”的职业理念,自觉自愿地将“帮助所有服务对象恢复健康、促进健康”视为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在杨惠云的倡议下,全院长期开展“天使梦、健康行”活动;相继开展了护士就医体验换位思考;建立常见慢性病管理体系、开展术后快速康复护理体系等系列活动;定期到社区、学校、患者家里进行健康指导、护理服务。这些举措,受到了院方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医患是战友,疾病是共同的敌人。三十多年如一日,杨惠云在工作中遇到的患者成千上万,而对于所有患者,她始终坚持视患者如亲人,在生活上照料患者,在精神上鼓励、抚慰患者,与患者携手,共同赶走病魔。

  帮贫济困见“亲情”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大医院,这种状况更是多见。有一次,一位来自农村的患者,为了省钱,每天都吃冷馒头和咸菜,杨惠云发现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饭票给了患者,还把自己刚发的工资硬是塞到了患者手里。

  因为工作出色,不怕苦、不怕累、有担当、善创新,患者、同事、领导都对杨惠云赞赏有加。当走上管理岗位,成为护士长后,每每遇到患者因贫困不得不放弃治疗时,她都会想各种办法鼓励、支持患者,不仅经常组织科室人员为患者募捐,也会主动了解各种政策,为患者争取政策范围内的支持,减免护理费和治疗费。

  三十多年护士生涯,杨惠云救助过的患者不计其数。她从来没想过也不知道自己帮助了多少人、捐出去了多少钱,但接受过救助的患者不会忘记杨惠云,因为,正是这位“阳光天使”,不仅为他们点亮了“康复之路”,还给了他们亲人般的温暖。

  “一元关爱”暖流涌

  从事护理工作时间长了,知道的社会疾苦也多了。这些年来,杨惠云一直在问自己,还能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些什么?能否号召身边的同事、朋友一起,加入到救助队伍中来,一起扩大为社会、为百姓服务的范围。

  后来,杨惠云如愿加入了陕西省慈善协会自愿者服务队。在5·12国际护士节庆祝会上,杨惠云倡议医院的护士们每人每月拿出一元钱,用于帮扶社区及周边地区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护士等特殊群体。在她的积极倡议下,“一元关爱”护理爱心基金成立了。爱流涌动下,众多医生也纷纷要求加入其中,募集到爱心款12万多元。爱心基金遍洒医院内外,曾为一位遭遇车祸的护士专项捐款5.5万余元,还长期支助了辖区2名孤寡老人和1名贫困大学生。

  为解决患者挂号、出入院不熟悉流程等问题,2013年,杨惠云又倡导医院组建“阳光天使”志愿者服务队,每天在门诊大厅出入院窗口、手术室接送患者窗口、门诊挂号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服务。

  护士情怀,爱洒患者。作为医院护理部主任,虽然杨惠云每日公务缠身,但仍不忘初心,时刻惦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能出钱时出钱,能出力时出力,只为温暖那些需要温暖的心灵。

  言传身教聚人心

  目前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严重不足。在有限的条件下,如何保持护士队伍稳定,尽可能留住每位护士,也是考验病房护士长、医院护理部主任的课题之一。而无论任职病房护士长还是医院护理部主任,杨惠云都善于体察同事疾苦,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大家都认真负责地投入工作。

  有一次,她注意到刚来病房工作的吴护士心事重重。仔细询问后得知小吴是家中的独女,当天家里老人过生日希望孩子能按时回家,但是小吴看大家都辛苦上班,不好意思提出调班。得知情况后,杨惠云说:“你的班儿我来替,你赶紧回家陪父母。”这使小吴深受感动,主动给父母解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父母从此非常理解、支持女儿的工作。

  杨惠云非常重视护士远期职业规划与发展,开展多项活动,加强护士在教学、技能及专科护士等方面的培养,在医院建立了陕西省第一个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陕西省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相继又建立了陕西省“血管通道技术培训基地”及“西北地区UNA PICC资质认证培训中心”,为医院培养了多名兼职教师、专科护理、护理专家。当遇到有护士想辞职时,她总是耐心地询问原因,并帮他们分析离职利弊。在杨惠云的劝说下,不少护士最终选择了坚守。

  因为护理部主任是满满的正能量,在交大二院,90%以上的护士收获了满满的职业归属感,离职率从2010年的4.2%降至2015年的1.01%。

  危难关头向前冲

  在灾难来临及特殊流行病爆发时刻,杨惠云总是临危不惧、患者在哪儿她在哪儿。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发生严重地震,西安震感明显。当时,杨惠云正在医院大礼堂准备护士节庆祝活动,当她意识到是地震了,便迅速转向病房、向患者跑去。平时需要快速步行十分钟的路程,她只用了不到五分钟。当她抵达病房楼下时,别人都是往楼下跑,只有她向楼上跑,有人一把抓住她,说“地震了,你还往楼上跑!快走吧!”,她甚至没回复好心人的提醒,用最快的速度回到病房,回到患者身边,随即有序地组织转移患者。最后病房里剩下病危不能转移的患者,她选择留在病房,并逐个安抚焦虑不安的患者,查看每位患者的病情。当丈夫在病床旁找到她时,她只是简单地说:“你去接女儿回家,照顾好你们,我这几天暂时住医院了。”说完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2010年4月14日凌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当第一批伤员在4月16日凌晨抵达咸阳机场时,杨惠云早已闻讯赶到医院,开展准备迎接伤员的工作。协调、整理、准备病房,接收、转运病人,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杨惠云的身影。年近五十的她精神饱满,精力丝毫不输给年轻小伙子。经过一夜的忙碌,安排好最后一名伤员,已经是第二天早晨,一夜没休息的杨惠云又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中。那段时间,杨惠云上班时间忙于病房的工作,下班后则成了一名默默无闻的“编外志愿者”,到骨科病房为伤员打饭、喂饭、洗脸、洗脚。

  传帮带教勇创新

  从1989年开始,杨惠云开始担任病区护士长。作为一名年轻的护士长,她胆大心细、富有创造力。在80年代——90年代护士极为紧缺的情况下,她带领护理团队克服困难,率先在医院引入责任制护理和整体化护理实践,并以点带面,逐步带动内科所有病区进行改革。她坚持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积极完善科室各种工作制度,不断引入新的管理模式,优化护理流程,使科室工作日益规范化,患者就诊体验空前良好。她所带领的护士团队,连续多年在医院护理综合目标考评名列第一,科室多位护士被评为全国省级综合医院优秀护士、校级青年文明号。

  2010年,卫生部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杨惠云再次带领团队克服困难,通过改变排班、改变工作模式率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赢得同行和患者的赞誉。

  2011年,杨惠云担任护理部主任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在面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和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专科护理项目时,她经过反复推理、论证,提出了护理岗位管理、分层使用和绩效考核等管理办法,推出了“医护全程诊疗模式”、“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和临床护理路径。新的管理办法和新模式逐渐被护士、医生和患者所认可,并作为亮点在全省乃至全国进行推广。这以后,杨惠云更忙了,节假日,很多医院都争相请她指导护理工作,而杨惠云从未拒绝,她说:“天下医患一家亲,只要对患者好,我再忙再累都没问题。”为了更好地传播新理念,她还组建了护理讲师团,利用休息时间义务到兄弟医院进行指导。几年下来,讲师团的足迹遍布陕西各地。

  服务疾患无止境

  “南丁格尔的一生,不仅是奉献的一生,也是崇尚科学的一生。”这是杨惠云经常说给护士姐妹们的话,同时也是她的座右铭。业余时间,她不断学习医学护理新知识,了解医学护理新动态,主持参与研究课题30余项,主编7本书籍,发表论文30余篇。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攻读了硕士学位,晋升为主任护师,担任着西安交大硕士生导师。

  在她的倡导下,医院组建了护理科研小组,科研能力强的护士担任组长,指导组员开展科研任务。这些举措,使医院的护理科研工作水平短时间内大幅提高,走在了陕西的前列。

  “不断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效率、改善护理服务体验、实现科学护理管理,是我和我的团队能做的,也是我们必须做的。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严重不足、护士紧缺的当下,我只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能如星星之火,温暖患者心。”杨惠云说。                                记者 王超   通讯员 王妮


链接地址:http://epaper.xiancn.com/newxarb/html/2017-05/23/node_27.ht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