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4月18日下午,临床营养科在六楼手术室示教室为侯征教授、段佳林教授成功举行西安交大二附院特聘教授聘任仪式,仪式后两位教授分别围绕“饮食-微生物-宿主轴”与“中药膳食与健康”展开学术分享及研讨,聘任仪式由临床营养科主任贾庆安主持,营养科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首先,贾庆安主任向大家介绍两位教授基本情况并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同时,他希望通过此次沟通,能够形成若干合作项目,促进营养学科专科能力提升,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石海丹书记表示: 侯征教授作为分子药理学领域的权威专家,长期致力于抗耐药菌感染药物及宿主免疫调控研究,此次聘任将进一步推动医院在临床营养与微生物代谢领域的跨学科合作;段佳林教授长期聚焦中药膳食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期待在中西医结合营养治疗提供新思路。
贾庆安主任为侯征教授颁发特聘教授聘任证书并合影
石海丹书记为段佳林教授颁发客座教授聘任证书并合影
聘任仪式后,侯征教授围绕“饮食-微生物-宿主轴”主题,系统阐释了肠道微生物群在营养代谢与健康调控中的核心作用。他援引《柳叶刀》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指出,不良饮食是导致全球慢性病死亡的首要风险因素,每年约1100万死亡病例与高钠、低全谷物及低水果摄入直接相关,其危害已超越吸烟与高血压。基于此,侯教授强调优化饮食模式,如增加膳食纤维、减少加工食品摄入等是降低慢性病风险的关键策略,并进一步通过地中海饮食与高纤维饮食的案例,阐明其通过调节菌群多样性、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生成等机制改善代谢与炎症的循证依据。最后在科学问题展望部分,侯征教授结合前沿研究提出之后希望合作的核心挑战:肠道微生物对不同膳食成分的特异性代谢机制及其代谢产物对宿主健康的影响机制;关键微生物因子与“健康”肠道微生态特征的定义与判定标准;饮食—菌群—宿主互作的因果链条验证与干预策略开发。
段佳林教授以“中药膳食与健康”为主题,系统阐释了中药膳食在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中的融合创新。从历史维度看,中药膳食历经先秦奠基、汉唐成形至明清鼎盛,始终贯穿“药食同源”理念,《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典籍不仅构建了理论体系,更推动临床与药膳结合,成为中华医学的瑰宝。此外段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展示了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的深度交叉:聚焦胆汁酸-凝血稳态机制,发现差异胆汁酸通过FXR-TCF7L2通路调控痰浊血瘀,阐明其对心血管疾病的干预作用;同时,竹节参皂苷Iva等成分通过靶向肠-肝轴代谢,抑制FXR-SHP通路以改善脂肪肝,体现中药多靶点调控的优势。中药膳食不仅承载千年养生智慧,更通过现代化研究为慢性病防治提供新思路,成为连接古典医学与精准医疗的桥梁。
在讨论环节,参会人员就“肠道菌群靶向干预的临床转化”“个性化饮食方案设计”“药食同源相关的营养制剂”等议题与教授热烈的展开深入讨论。侯征教授指出,未来需结合微生物组检测技术,开发基于菌群特征的精准营养策略,同时推动公共政策支持健康饮食普及。段佳林教授则强调,中药膳食的现代化研究应注重活性成分解析与循证医学验证。
最后,贾庆安主任表示:侯征教授与段佳林教授的加盟,为学科注入了前沿的科研动力与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本次活动不仅彰显了西安交大二附院临床营养科在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中的战略眼光,也为跨学科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临床营养科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加速推动精准营养策略落地、中药活性成分转化及跨学科平台建设,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助力慢性病防治与健康管理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