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我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4月龄患儿巨大喉会厌囊肿

时间:2025-09-24   作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新生儿科   责编:胡佳     来源:     阅读:

近日,我院多学科团队协作,成功为一名4月龄的先天性巨大会厌囊肿患儿成功实施会厌囊肿切除术。由于患儿月龄小、气道狭窄,且囊肿已占据会厌三分之二,手术取得圆满成功,为患儿解除了气道隐患,患儿目前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良好。

四月前,患儿生后出现吃奶慢、喉鸣、血氧波动伴肤色间断青紫,为求进一步治疗,由外院转入我院新生儿科,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喉部彩超提示:舌根下可探及14.4×12.2mm囊性包块,内回声不清亮,可见密集光点及絮状低回声,囊壁可见大小约2.5x2.3mm实性等回声结节。随着内部囊液聚集,囊肿体积多进行性增大。新生儿科王惠萍主任遂立即成立新生儿多学科团队为患儿讨论治疗方案,经多学科团队讨论。耳鼻喉科罗花南教授:因患儿年龄较小,手术麻醉插管及手术风险较大,考虑行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术治疗。经治疗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喂养顺利,出院。

近日,这名4月龄患儿因明显喉喘鸣、呛咳等症状就诊。而患儿气道直径仅为成人小指粗细,气道黏膜脆弱易水肿;同时,会厌囊肿占据了会厌部2/3的空间,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气道梗阻,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威胁生命。

耳鼻喉科罗花南教授介绍“低龄患儿的气道条件特殊,加上囊肿位置关键,手术需要兼顾切除病灶和保护正常结构,且该患儿症状明显,已实施两次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术,但效果均不理想,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根治方法。”低龄患儿先天性喉会厌囊肿诊疗难度较大,此次手术不仅要精准切除囊肿,还要避免损伤正常的会厌结构和舌根组织,这对团队的技术和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保障手术安全,我院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机制。在手术之前,由耳鼻喉头颈外科罗花南教授、任晓勇教授牵头,联合麻醉科雷晓鸣教授、超声科王华教授、影像科孙泓泓教授、新生儿科王惠萍教授开展了术前MDT讨论。麻醉科雷晓鸣教授根据患儿气道特点制定预案,准备低龄患儿的麻醉插管专用设备及耗材,并演练应急方案;影像科孙泓泓教授仔细阅读了患儿的影像学资料,认为会厌囊肿的可能性更大,甲状舌管囊肿的可能性较小,从而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超声科王华教授提前研究患儿的病例资料,明确超声定位方式,确保能清晰显示囊肿与神经、血管的关系,为术前囊肿减压、提高手术安全性,提供精准指引;新生儿科王惠萍教授对患儿术前插管、术后处理等围手术期管理方面提出了重要指导,并建议患儿手术结束后转至新生儿科病房留观,从而保障手术安全。

经过反复沟通,团队确定了手术方案:罗花南教授主刀切除会厌囊肿,麻醉科全程监测生命体征,超声科术前辅助定位、并提前抽吸囊肿方便麻醉插管,各环节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与家属的细致沟通,罗花南教授主刀为患儿实施切除会厌囊肿切除术。在麻醉团队和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精准配合下,手术历时30分钟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术后,患儿返新生儿科接受进一步治疗。王惠萍主任团队采用床旁重症超声等技术对患儿进行精细化管理,目前患儿各项指标良好,已顺利脱离呼吸机。

此次成功救治不仅彰显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小儿喉部复杂及疑难疾病诊疗中的技术水平,也展现了多学科协作在复杂病例中的优势—通过各科室的紧密协作,成功攻克了低龄患儿气道手术的技术难题。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和精细化管理的深度融合,为西北地区早产儿危重症救治积累了宝贵经验,展现了医院的技术优势与团队协作精神。

分享到: